江南新闻

jnxw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admin@notesoncamp.com

地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文庙社区黔中大道3号

您当前的位置是: 江南app > 江南新闻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江南app:新颖哺育的理念

发布时间:2024-04-13 18:46:55 丨 文章作者:小编 丨 浏览次数:998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使人们深入地看到了教学中许多被忽视的价值和功能。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Husserl)。他提出现象学研究要“回归生活世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1.呈现现实生活的教学。教学要回归生活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心理世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丰富场景,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2.体验性教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强调体验、实践的重要。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获得。

  3.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固守于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不仅仅源于老师,源于教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因特网、电子图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因为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疑,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情景性,实际教学的情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以解决个性化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自己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与时俱进的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

  1.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光学投影教学媒体,包括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器和投影片、电影机和电影片等;电声教学媒体包括有电唱机、扩音机、收音机、语言实验室以及唱片、mp3等;电视教学媒体有电视机、录放橡机、影碟机、录像带、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和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计算机教学媒体包括计算机、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网络教电、计算机校园网等;数字媒体由计算机和网络、DVD、数字摄录机、数字投影仪等。

  2.教学媒体的选择。面对众多的教学媒体,是不是教师都要采纳那,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教授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媒体的特点综合的考虑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学习情境上,首先学习环境的选择,即为特定的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环境。如适合于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的多媒体综合教室,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电子阅览室,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等等;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形态的信息资源。既包括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得到的信息资源,也包括通过其他媒体得到的信息资源。

  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结构去展现教学内容,并从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高校的课堂上采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老师在讲课时,想把所要传授的知识清楚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讲课时,老师写的、讲的往往都只是单一的文字表现。一旦用多媒体将文本制作成为课件,不但能方便老师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

  2.互联网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其利用的快速发展,因特网也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与扩张。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它为人们检索资料提供了广泛的平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划分为类: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和新闻组(如BBS)等。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活跃在高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为高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师在这样的气息的感染下要不断的采用新技术,与时俱进、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

  钢琴教学是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学科教育时,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育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逐渐提升,而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钢琴教学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了,必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的对现代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人才需求及人才自我发展目标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塑造以及个人价值实现,将实现个人发展以及满足社会人才要求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与潜能;其次是全方位发展的育人观念,这一观念充分强调了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两大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因此,必须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化为系统性教育。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理念中还包含了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实践性理念以及个性化理念等气他多种理念,其中创造性理念所强调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主体性理论是指以学生作为主体任务的教学方式等等。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改革工作离不开上述教学理念的支撑,它们将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工作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传统理念的改变工作应围绕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将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缺失,因此教师必须赋予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其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钢琴教学的教学计划。每一位高职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在性格、能力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最后,应加强钢琴教学实践理念的实施。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钢琴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单一化现象,教学活动基本是通过课堂形式来进行,很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的钢琴应用水平难以突破课堂范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坚持钢琴教学的多样化原则,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实现高职钢琴教学的改革。

  如何提升钢琴教学的适实用性,第一步必须明确地识别高职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钢琴人才培养工作上锁制定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钢琴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更多的是通过钢琴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这一目的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具体应传授学生基本的钢琴理论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技巧,并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钢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即兴弹唱、即兴编曲等。因此高职院校钢琴课堂中必须重点关注下述内容。首先,应根据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适合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教材体系。其次,应在传统的钢琴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伴奏类教学内容,伴奏曲目可以选择一些当时较为流行、且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或摇滚乐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增设钢琴文化课程,实现高职学生在钢琴教学上的全面性。

  在钢琴教学的课堂部分必须坚持以下工作。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高职阶段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探索学习内容,发掘知识中的问题点,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讨论。二是将协奏、弹奏等教学方式带到课堂当中,使钢琴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模式与示范表演模式,而是通过其他更多的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钢琴教师应积极开展钢琴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并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钢琴表演晚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钢琴才艺展现出来,使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钢琴教学的评价工作进行改革,引入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模式以及自我评价模式,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高职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改革传统钢琴教学活动,使高职钢琴教学课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

  [2]汪治.现代终身教育思想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1):22-26.

  [3]孙达天.创新钢琴伴奏课教学改革高职艺术院校音乐类教育课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3):68-71.

  [4]韩冬.论文化自觉下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下)[J].音乐生活.2016(07)

  学校建立与家长良好的联系,首先,对学生的成长、提升学业成就、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尊等,会产生正面影响与推动作用。其次,家长的参与行为,对自己本身帮助良多。如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与孩子互动的机会,改善与老师的关系,还可以促使自己对教育有更高的追求。当教师让家长参与成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时,提升了家长们帮助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家长已经深入了解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以及简要的教学原则。最后,家长参与能建立较好的教学环境,充实和完善学校的教学方案。艾伯斯藤指出,许多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对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的。学校教育的很多成绩,来自于家庭的支持与合作。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泛的教育内容。家庭作为具有血缘关系、充满爱的单元,其教育的信任度、受关注度必然很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步性必定最强,时空利用率也最高,经营效果也最好。所以,家长参与教学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将得到有效补充。只要家长能走进新课程,愿与孩子一起成长,所有的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很好的老师,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个性就能养成。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确立无疑是本着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理念的,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或者学科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品格教育,而在品格教育方面,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教育方法。家长参与教学,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就会事半功倍。新课程内容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丰富了课程的内涵,扩展了课程资源的外延,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学习能力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学习方式的改善,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必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现代教育倡导教育评价的“多元多维”,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维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在此意义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成为评价者,同时也能成为被评价者。而在此关系中,家长作为学校的支持者、教师的助教、学生的同行者,他们对教育的参与者看得更为透彻,头脑更加清醒,见解更为独到,评价也就更为公正公平。因此,家长参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多维”目标才能得到完整实现,评价的现代化功能方可付诸实际。

  广开家长参与教学的途径是当前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参与途径通畅了,热情自然会高,支持力度也自然大,对教学工作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就越强。从现阶段来看,我们认为家长参与教学的途径主要有:

  (一)、参与教材选用。这是教材多样化后必须进行的民主程序,无论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关注家长的这项权利,并要切实落到实处,让家长真心了解教材,触动他们参与教学和家庭辅导的积极性。

  (二)、参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多元多维”改革给家长广阔的参与空间。学校应把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过程交给家长,从制度上保证家长参与学生和教师评价的份额,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家长的满意度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真正使教育评价走上形成性评价之路。家长在网上或者校门口的信箱里自由参与学校选评每年的诚信单位,也是一种评价的很好方式。

  (三)、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孩子一同成长,实现真正与孩子交朋友,为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和谐教育而努力。让有一定文化层次或者知识地位的家长来给学生上节自己的“工作课”比如:警察叔叔来讲解并演示关于消防安全及遇难自救的生活常识,让护士阿姨讲解或者教会一些有关简单的医疗或者疾病的预防措施,让科研叔叔讲解一些有关科学研究开发的一些观察习惯及小学生触手可及的一些科学研究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及研究的渴望,等等,让家长来讲课,不但让家长了解了老师讲课的辛苦,同时也给自己孩子树立了一种学习上的坚定信念。此外我们春晖小学每年举办的春、秋季趣味运动会上的一些项目。比如:亲子加糖,亲子跳绳,父母老师学生三连跳,父母老师学生接力赛,父母老师学生一条心的传球比赛等等都在一定层次上加深了师生、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不但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意义,这样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让学生主动喜欢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丰富的大课题,它包括多个方面。而服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关于服务,目前学界大多从技术层面探讨,围绕问题也主要是技术、设备的改进。而很少关注文化层面的提炼和升华。本文试图从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以期提炼服务的文化精髓,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推进远程教育的内涵发展。

  关于这个概念,目前学界论述较少,比较权威系统的说法是孙绿怡在《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中的阐述,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独特性:第一,它不是就远程教育来研究远程教育,也不仅仅限于教育教学的领域来研究远程教育,而是着眼于与远程教育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传统等系统整体的文化视角来研究远程教育;第二,它不是从单纯的理论角度来研究远程教育,而是着眼于生活方式的角度对远程教育中的人和事进行深层的文化探讨;第三,它不仅强调远程教育的标准化和全球化,而且强调远程教育的个性化和本土化。

  支持服务泛指所有与学习者学习有关的一切服务措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大卫・西沃特“使所有个别学生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运用院校提供的一切服务”;艾伦・泰特(Alan Tai)“为作为个体或小组成员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旨在促进他们进行学习互动,在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丁兴富“远程教育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李力“支持服务的实质是提供远程教育机构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支持服务是一种支撑服务,举足轻重;具有服务产业属性;宗旨在于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使置身于这一环境的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资源,接受关于学习的全方位服务,使学习获得成功”。

江南app:新颖哺育的理念(图1)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把远程教育服务文化表述为: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指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教职员工忠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它包含远程教育服务从物质形态、组织行为、组织制度到精神意识等一切文化现象。

  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加强服务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文化建设电应当提上日程。当前,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热点。在对中国网民的调查中,更多的网民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业界知名人士王东临曾在网络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从服务的角度去综合完善教育网站才是网络教育未来的出路。”这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教育竞争力。

  远程教学、分级管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是远程教育的独特性质和办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分离是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处于物理空间相对分离同时通过信息传递又相互联系的状态。这种模式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地理隔离、工作局限、家务劳动、资源不足、学习技巧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远程学习者经常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劲头明显不足,甚至常常有不安情绪,很可能感到孤独,甚至感到自。已是校园之外的陌生人,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系统中学习,如若没有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支持管理服务,要让学生搞好学习,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说明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程。

  “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是远程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的开放”。这种开放需要服务文化提供重要保证,并且也只有先进的服务文化才能鲜明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并贯穿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全过程。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的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支持服务。实践证明,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远程教育中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的重点。

  在电大、网络学校等院校就读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全天候待在校园里,接受管理者的管理和学校纪律的约束。他们往往具有多重身份,不仅是学生,还在社会上兼具某个职位,甚至社会角色大过学生角色。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包括学习知识的需求、校园文化的需求、再就业的需求,而且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肯定是大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实践中深化对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的认识,加快建设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服务文化。

  远程教育具有大众普及性特点,其开放性为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受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它的灵活性也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就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满足各类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解决他们自主性学习现代教育、个别化学习、分散化学习等问题。这些特点都为服务文化提供了无限的的发展空间。做好服务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理念的最佳体现,是远程教育走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

  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院校,往往都是系统办学,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这种情况对于管理和服务有很大挑战,往往会影响管理和教学的发展。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要通过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高效率,转变观念,使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

  就目前学界对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看,服务文化的理论还不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服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已日益彰显。

  (一)增誉功能,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与普通高校竞争的砝码

  服务文化带有明显的增值性,先进的服务文化能够提升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发挥学校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先进的服务文化必然促进学校改善教育理念,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扩大招生的目的。

  (二)导向功能,无功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服务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远程教育的管理需提供各种人性化、宽容性、个性化服务,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入学资格审查、学生注册、学习地点的安排,尽可能服务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材料等的教学,尽可能由学生选择。远程教育的开放思想,是管理理念越来越趋向服务化、人性化”。服务文化最终体现了远程教育公平、平等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为一切求学者提供尽可能方便、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人际沟通模式、一种积极参与的生活方式、一种平等参与的观念、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未来意识都大大增强。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服务和管理理念,构建远程教育体系下的服务文化,是对当代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扩充和完善。

  增强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责任感、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远程教育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学生情感缺失。例如,自主性的远程学习可能在一部分学生那里会演变成孤独感,过多依赖于现代网络技术而产生的数字人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增加和心理健康恶化”。服务能够更好地弥补这种缺失,能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和群体意识。

  (五)优化功能,实现有效管理,形成制约机制,为下一步远程教育走内涵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搞好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管理具有积极作用。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目的是为了实现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谐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要真正解决服务问题,还要注重服务文化的建设。如果建设了一种大家认可的价值观,有大家认同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准则,并成为一种信仰和文化自觉,大家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实践它,这就是服务文化的渗透力。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考虑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加强: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服务的重心不应是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库等硬件,而要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向”。服务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服务文化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的基础上。现代远程教育规章制度的设计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尊重科学和理性,重视科学方法与科学手段的运用,又要讲求管理艺术,体现人文关怀,重视观念和情感的作用。

  2.塑造共同价值,树立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并达成共识.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当这种全员服务的文化价值观被本学校成员认同后,就会达成一种共识,从而使学校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价值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楷模激励、情感激励等策略强调对教职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密不可分,但在我国,社会宣传做得不够,许多人还不知道或不清楚这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大众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是信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客观造就了大量需要继续学习的群体,终身学习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要扩大宣传,尤其要做好配套服务宣传。

  (三)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通道,尤其是建立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关注学生的满意度,确保服务到位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教学组织和资源都是通过在网上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努力完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提炼学习支持服务的文化意蕴,建设符合时展要求的服务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品质、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的良好形象、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地位,而且这种无形资产还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财富资源。无论从理论构建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服务文化都是对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保证。

  [1]吴永和.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环境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6,(1):80

  [2][英]艾伦・泰特.开放和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15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3):58

  [4]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16

  [6][7][9]谢新观.远程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教育产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所要加工的对象是人,并且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培养人的过程需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其次,教育环境的多样化;最后,教育产业所要依附的工具是人,即教师。教育产出的“工艺品”也很特别,有相当的稳定性。教育是塑造一个国家美好形象的重要途径,透过教育能清楚地映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文明。

  经过两千五百余年的存在和发展,佛教已成为创造世界文化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承担着为人类将来文化文明奠定坚固基础的重任。本文从教育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观照佛教思想,总结出一些典型的佛教教育理念。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一位思想家、社会革命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师范家。佛陀以自己的身教(行为)、口教(讲说)和意教(思想)等教育方式,给众生指出了达到彻底觉悟解脱的道路。

  佛教教育分成三个层次:为人的教育,僧侣的教育与成佛的教育。本文只提及到佛教教育的第一个层次,即为人的教育。修养“成人”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修成佛的过程,如太虚大师1936年作《真现实颂》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人成即佛成”是大乘佛法实践的第一步,完成完善的人格,达到人格高尚的地步,以使世间受其教化。所以大乘佛法的第一步,是集中人间一切道德的升华。

  无论在任何层次修学,佛教的教育都需要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即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都要兼顾。内在发展是明了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外在发展是对涉及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知识和科学等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如果世俗教育的目标是偏于培养出有能力把握社会的规律、探索并开拓自然的人,初始阶段以满足个人的需求为目标,更进一步则是为了服务人类。不言而喻,佛教的教育首先是着重培养个人的内心。要想成为社会中的人才,前提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品德。佛教教育之目标是培养出懂得审视自己的人,这个人要善良、要自信、要艰苦奋斗、要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承担责任。虽然在程度和层次上高低不同,但是这个人品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在修行成佛的路上,达到彻底的觉悟和解脱,要自我警醒,才能自利(自度),然后帮助他人(度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教的教育目标是想让众生转化心灵的意识,是脱离恶法成就善法,所以佛教教育是很生动、很积极的教育方式。

  与世学相同,佛教教育以人为本。因为,只有人才有文化,也就是说之有人才有需要和接受教育的可能。人本的佛教,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怀人生、发达人生、净化人生,着眼于现实人生当下烦恼的淡化、智慧的增加、道德的提升、生活的改善,从而达至人生的解脱。珍视人生,这其实是佛教的本义。佛教教育主要是为了唤醒、启发与激励个人发展的三个方面:智慧、情识和体质。体质是基础,佛教教育在特别注重智慧培养的同时,不停止于个人的见识与情识的增长。教育就是教育者(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教育系统中,这两个要素是密切联系,不能分开的,所以佛教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教师的角色。在《沩山警策文》中有说:“岂不见倚松之葛上耸千寻”。①所以,学识,经验比自己多的人,会让自己受益终身。佛典中有时将教师称为“善知识”,“善知识”犹如月亮为迷路者当灯塔。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为人师表必须应当具备智慧和品德。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目的是创造出的产品与已制定的目标相应。如上所述教育是一种特别的工艺,因为从进来的原料、加工所用的工具以及产出的工艺品都是人。不同文化背景对人本质的界定是不同的。

  儒家倡导“人之初性本善”。②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生来就有的,人性的趋善是由人的内在本质决定的。由于生活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有善和不善的差别,所以儒家的教育观点是主张找回、启发以及培养那个本有的善性,学习就是找回本来的善性。法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③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观出发,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故从教育上要采取“信赏必罚”的方法,以达到人安其守的目的。法家看重法治教育,倡导“以法为教”的思想。道家认为人的本性天真无私,但由于学习、读书、教育管理过度而使社会失序,产生纠纷。所以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是顺应对象的自然本性,不要对学生过于压抑,束缚。

  佛教崇尚业报因果,坚信良善的行为将会带来良善的结果,恶劣的行为会带来不愉快及痛苦的结果。佛教的种子“业”是由自己所创造的,其中有善和不善的种子。因此,佛教能带给人们信心,运用自己的智慧,阻止和断除一些不善法,培养增长本有的善因,并为了将来解脱道路上所得的果报,而于现在种下善因的种子。

  佛教教育系统针对受教育的对象,为了达到指定的目标,提出一些特殊的具有适应性的教育理念:

  第一,具有“契机”精神的教育观点。即使在同一个班级,教育对象也有程度、品行、条件、环境、特长、志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到底教育是对个人的教育而不是对集体的教育,因材施教,针对具体的对象应当有具体的方法。如《佛本行集经》卷39〈43教化兵将品〉中说:“决断于他疑惑心,随机逐情为说法。”④依照佛法契理契机的契机原则,以佛法适应现代的思想潮流以及将来的趋势,在一个区域之中,一个时代里面,适应其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则产生一种新的意义,这便是“契机”之意。根据佛法的真理,去适应时代性的转移,适应不同人的转移,随时代和人的发展以发扬佛法的教化作用。从佛教教育的角度来看,佛教术语有84000法门(方法、方式),可以为84000项有不同根机、业力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应性的方法。

  第二,自我审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教育观点。佛教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止是给学者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增长个人的智慧,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完善,以促使其有能力、有自信承担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佛教教育就是闻、思、修三种方式统一、同时操作的过程。闻,是领会外界所传入的知识;思,是深思熟虑从闻中领会到的知识;修,是践行、检验,将知识见识转化成智慧,唯有这种智慧才能带给人们实践中的创造能力。此种辩证观点彻底地批判教育系统中既存的执着、保守态度。在《阿含经》中佛陀提出“船筏譬喻”,清楚地表明佛教教育的观点是批判执着,提高“契机”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创新。该经中提到:“我所说法,犹如船筏,方便渡河,已到彼岸,应舍船筏,不应作是念,我今不舍此筏,持用自随。”⑤依这种理念透视当代佛教,不仅能释然于“革新”与“保守”、“传统”与“现代”的困惑,而且能摆脱种种悲观情绪,获得既沉着坚毅又进取无碍的心态。

  第三,自主、独立的教育观点。佛教认为个人的智慧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人们有自信在这一生可以得到觉悟解脱。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个人的信心和智能,破除内在与外在的一些束缚,培养“无贪”(三善根之首,明了自己对于贪心所起的欲望会成为社会贪污之弊难,所以能够自我约束)、“无瞋”(遇到不如意、不讲理的事,心仍能够忍受,保持心平气和之境,不生气,不骂人,宽容大度)、“无痴”(对一切事理之真假是非,都能够明了透彻,洞悉真相)之心。

  第四,教育环境的社会化。人是社会各种关系的综合,所以教育环境不仅仅只有学校,而且要涉及到人类所生活的所有环境。如今,现代教育学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社会工作管理,教育环境已经涉及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作,其实很久之前,佛教的诸古德已经用简单而深刻的方式来提出此观点,所谓“第一在家修,第二在市修,第三在寺院修”。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一、二、三等级别或家庭、社会与寺院三个层次的区分,其实不然,它是表明教育环境的社会化,即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有相互合作联系的综合性。如今,各个国家对社会教育工作管理的重视,也证实了教育环境的综合性能为教育带来更为显著的效果。

  人本的佛教高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主题,以之启迪、摄受现代人,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为怀。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佛教的教育观点直到现在仍然保持其真实可靠的价值,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研究和运用佛教教育理念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它可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启示。

Copyright © 2018-2023 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电 话:400-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传 真:+86-123-4567 E-mail:admin@notesoncamp.com

地 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文庙社区黔中大道3号

渝ICP备2023015520号-3

关注江南app